风格与潮流谁更适合女性探索voguestyle男装的反复魅力
潮流与风格:谁更适合女性?探索voguestyle男装的反复魅力
每到换季的当口,各大时装屋纷纷应时而动,还未等得及清理完上一季的旧衣裳,便兴冲冲地挂出“New Arrivals”的标签。在射灯的打照下,那些新衣裳仿佛在高调地宣称:“错过我,即错过了最新的潮流。”非常佩服发明“潮流”一词的人,又不是暗礁顽石,仅凭女人的一尊肉身,真的无法在汹涌的大潮中岿然不动。于是“潮流”成了女人另一个“生理周期”,叫大家季复一季为衣狂。
死掉了,“活下去的是风格”。现今的时尚界,主流与非主流的界限正变得越来越模糊,评判标准也越来越混乱。全民通吃设计已不可能出现,是不是自己的“菜”,才是唯一值得关心的问题。1947年,Christian Dior祭出“New Look”而一举改变时装面目的壮举,让人唏嘘良久;Vera Wong更是大叹:“时装已穷尽了所有可能性”。
设计师们不再是发明家,而成了杂耍者,他们也不再妄图通过服装改变人类身体,而仅仅是藉由服装来表达自我。在时装工业中,以往以算命见长的人们,如今摆在她们眼前的是每季400多台秀场上的乱花渐欲迷人眼,她们却无法总结出Jil Sander与Balenciaga究竟存在何样的共通点?
电脑技术可以让深蓝战胜棋王,却依旧无法为时尚算命。但是在这个浮华产业背后,每个买家都捧着厚厚一叠数据与分析表格,用看似科学的手段把握潮流。而聪明如Zara、HM者,更是依靠对潮流严格分析和快速反应获得丰厚利润。
然而,一旦连农贸市场卖菜的小贩都开始投资股票,请及时退市。一旦身边每个人都恪守每一季的潮流,那么这份关于穿着方式的小小故事便告结束了。Vivienne Westwood痛心疾首地说:“现在人们穿着真是糟糕透了,每个人都看起来相差无几,每个人穿得都很中庸。”
想象一下,一位女士把每个月份最热门元素统统穿在身上,这是一件多么滑稽的事。这纯粹审美并不存在,它必须依附于某个社会理想,并通过着装表现出来,有些人选择将自己安全地塞进套餐里,以获得主流社会身份认同;有些人则选择奢华浪漫、昂贵极简主义或街头风格,以张扬财富、区分开来……形成了一种开放和活跃特质,这恰好展示了人们各自价值观和生活形态,也成为了热爱时间之旅理由以及成熟文化所应该具备的心态。